血秦

染血的剑锋

> 血秦 > 血秦目录

第七十七章 长枪劲弩(下)(1 / 3)

上一章目 录

大秦蒙恬四个字一出,战场的匈奴骑兵就像被一棒打在脑袋上。士气一下子降低了许多。战场之上,士气只可鼓舞,绝不可以松懈。尤其此时,两军马上就要进入战斗距离,这样的情况下,士气更不敢松懈。

春秋时期后来的山东半岛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争,齐鲁长勺之战,这一次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曹刿就利用士气让弱小的鲁国军队打败了强盛的齐国军队。具体的做法就是让齐国军队先擂鼓进攻,一鼓之时,鲁国军队不擂鼓,二鼓之时,鲁国军队依然不擂鼓,到了第三通进攻的鼓声响起,鲁国的战鼓声才响了起来。

鲁国军队就这样打败了比自己强大的齐军,曹刿的解释很简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敌人士气衰竭的时候擂鼓进攻,以己方士气最盛的军队打对手失去士气的军队,以弱胜强,后来还留下了一鼓作气这个典故。

从这场齐鲁长勺之战,足可以看出士气对战争的重要性,有时候,士气甚至在战场上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此时,秦骑兵和匈奴骑兵马上进入战斗距离,战斗马上就要开始,此时匈奴骑将问了一句对面秦军是秦国哪支军队,在听到大秦蒙恬四个字时,匈奴人的士气一下子就没有了。蒙恬北击匈奴,在匈奴人心中留下的阴影实在是太厉害了。听到蒙恬的名字,匈奴的小儿都不敢夜哭。

就在这种情况下,扶苏率领的秦骑兵已经突进秦弩的射程范围之内。面对此时匈奴骑兵士气一下子被蒙恬的出现打击的跌落谷底,扶苏马上明白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战机。

战马奔腾,双方距离不断接近,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

“放箭!”

随着扶苏的命令,三千张秦弩全部被骑手松开了扳机,百米的距离,弩箭的贯穿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再远,弩箭就很难贯穿人体了,所谓的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说的就是这个,弩箭射的太远,力道就会用尽,虽然秦弩有三百米的有效射程,但是距离一远,弩箭的力道就会衰减的极为厉害。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弩箭的贯穿力。

扶苏没有在匈奴骑兵进入秦弩射程就射出弩箭,而是在百米的距离射出,就是要让秦弩的力道发挥到最大,贯穿力完美的表现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