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独坐池塘

> 我是木匠皇帝 > 我是木匠皇帝目录

第六百一十八章 黄昏中的客人(1 / 4)

上一章目 录

三月的北京城依旧有了冷,冬天变得越来越长了,气候开始变得反常了。这对天启皇帝开说,真的算不上一个好消息。最近朝廷在忙碌的是春耕的问题,当然不是传统的春耕,而是天启皇帝准备推行的新政策。

玉米已经培育两年了,种子已经在足够多,足够在辽东和北方的一些省份进行试种了。辽东已经种了一年了,收成非常的不错。如今在北直隶准备大规模的试种,这是天启皇帝能够很好控制的省份。

至于其他省份的试种,天启皇帝知道不能够着急,毕竟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的太慢。很多百姓也相信不及的朝廷,白给种子他们也未见得领情。不过天启皇帝已经下旨给了各地的官员,将种子放在官田里面种植,为明天的大规模推广打下基础。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刚刚有些钱财的时候,这个计划就开始了。锦衣卫的一个秘密任务,就是收集种子。他们的目标便是那些侨居在大明的外国人,最后还是徐光启通过自己的关系弄到了种子。其实地瓜很土豆在大明已经开始有人种植了,只不过是没有被推广开来。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就有了记载,天启皇帝又在国子监里面开设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那就是种子的培育。发现新的作物,增加新的粮食产量,这是接下来几年的重中之重。

随着小冰川期的到来,气候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天气变冷,地震水灾频发,这都是天启皇帝要面对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明朝末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粮食便成了这个时候的关键,其实粮食在什么时候都是关键。

或许造反不一定是因为吃不饱饭,可是纵观历史,推翻朝代的农民一起,都是因为吃不饱饭。现在大明的人口和后世相比,实在是不能用多来形容,只是耕作方式和产出太少了。

现在整个大明人口有一亿左右,粮食的压力远没有后世那么大。不过发展农业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想要解决当下粮食紧缺的问题,需要一个更加快速的办法。要知道今年是天启五年,山西将会有一场大旱灾,开启农民起义的大旱灾。

正是因为连续三年的大旱灾,让西北的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粮食!虽然起义会在两年后爆发,可是天启皇帝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