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独坐池塘

> 我是木匠皇帝 > 我是木匠皇帝目录

第六百零八章 调整布局(1 / 4)

上一章目 录

听完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缓缓的点了点头,在上海开阜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大明建国以来,不是没有人试图投入海贸,可是那些走私集团的干涉,很难成功。在一个没有基础的地方开始,确实能够简单很多。如果为其他的地方树立一个榜样,那就是大势,大势所趋之下,反对的声音便会直接瓦解了。

“皇上,开阜事情重大,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徐光启既然想明白了,自然不会在反对。对于开海的好处,徐光启自然十分的清楚。

“这个自然,朕不会慌忙行事的!在开阜之前,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准备。”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容的说道:“徐爱卿,你觉得主持开阜,朝中哪位大臣合适?”

这个问题,徐光启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大事情,天启皇帝自然会小心的选择人选。不过在徐光启看来,朝中确实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想来想去,徐光启忽然觉得自己最合适。看到天启皇帝的笑容,回想着天启皇帝刚刚的话语,徐光启自然就明白了。

“皇上,开海之事事关重大,乃是彪炳千秋的大事情。臣生长在上海,对海外之事也十分的熟悉,另外也有一些洋人的朋友,臣当仁不让!”徐光启自然明白了,自然不会装糊涂,大声的说道。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满意的说道:“爱卿深明朕意,这件事情非爱卿莫属。”

徐光启在外为官多年,可是徐家还是在上海有门有户的人家。自从徐光启担任了内阁大学士,徐家更是一时无两,在上海可以说十分的有地位。更何况上海一派的官员,官职最高的就是徐光启,威信自然不低。

将事情说清楚了,天启皇帝又叮嘱了徐光启一些事情,便离开了火器厂。

自从离开火器厂之后,天启皇帝再也没有出过皇宫,在宫里准备过年。到了年底,虽然事情很多,大明却一切平稳。

国库又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年头,天启皇帝将军费等开支又交给了国库。国库没有银子,天启皇帝会从内库拨付,没有了内库直接干预的事情发生。

到了十二月,京城已经是天寒地冻了,大雪铺满了大地。北京城的城门口,一队士卒骑着马到来了,在这些人的面前,一个年轻坐在马上。一身鸳鸯战甲显得英武非凡,与其余的武将不同,这个人的皮肤是枣红色。

“将军,城门要关了,我们还是直接进城吧!”一个副将打马走到前面,恭敬的对这个将军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