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从小不会爬

> 我伐天下 > 我伐天下目录

第五百八十二章 群众路线(1 / 3)

上一章目 录

当然,这也跟原先底子太差有关,要知道唐代民风从尚武转为文弱也花了一百多年时间,可大宋当年已经文弱到家了,现在这些年才刚刚扭转了趋势,又哪儿来的那么多底子可供败家呢?

赵恢虽然为东南沿海百姓所受的伤害而感到痛心,但客观来讲他们的出现却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赵恢接下来虽然利用倭寇之乱逼迫内阁大幅度增加军费,却没有采用直接派出大军拉网式围剿的方法,而是再次祭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而且运用上比起以前来更加娴熟。由于民风的改变与习练武艺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事,即使将江南百姓组织起来也很难正面对抗凶残的倭寇,所以初期官军平寇时都忽略了他们的作用。但是赵恢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利用好百姓的力量,即使不能正面击退倭寇,也至少可以传递消息,帮助官军更准确地掌握倭寇的动向,这样一来他们灵活多变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征剿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群众路线”第一次在本族民众中得到了应用,当大获成功的消息反馈回来后,赵恢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开始深思。虽然大多不通武艺,但是江南的下层民众在倭寇袭来时有很多人都选择了抵抗,但是由于缺乏组织他们付出了太多无谓的伤亡,但当赵恢派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后,倭寇便很难再猖狂了。因为这些乡民虽然大多武艺平平,但守家保土的信念使其充满勇气,再加上倭寇毕竟人数有限,最后大宋的正规野战军只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就将这次造成江南动荡的倭寇之乱彻底平息下来。

下层民众忠勇的表现令人动容,而那些富人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表现却令赵恢无比失望,他们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战而逃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居然花钱买平安,做出了事实上形同资敌的行为。赵恢对此的看法是贫民一无所有,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而那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家伙则全然不同。但赵恢却遗漏了一点,事实上上层人士中坚贞忠勇的也大有人在,论比例比起下层来还要略高一些,但是人们在潜意识里对待下层民众的要求总会放低一些,所以才会产生下层民众更加值得尊敬的印象。而赵恢也没能摆脱这一习惯性心理,使得大宋的国策倾向开始偏离正确的轨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