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从小不会爬

> 我伐天下 > 我伐天下目录

第二百一十八章 学院事务(1 / 3)

上一章目 录

就学习的情况而论,赵抗收养的那些小孩,天分上似乎比起皇族出身的“天骄”营要差上不少,这也在赵抗的预料之中。在他看来,当筛选面进一步扩大之后,平民子弟中的佼佼者会比皇族成员更具潜力,但目前还不行,毕竟只是按二十取一的比例筛选的。要是这样就能胜过皇族成员的话,赵宋早就该亡了。不过那些收养来的小孩也有他们的优势,因为此前他们没受过什么系统教育,便更容易接受赵抗的观点,而“天骄”们则首先需要克服他们原有的道德观念,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赵抗收养的小孩中,已经超过十五岁的少年由于年龄较大,成长空间和可塑性要小得多,所以他们只接受一到二年的实用技能学习,便要开始工作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是进入军队,有些成为战士,有些则成为军医。而年纪较小的那些人,则会学习更长时间,他们的未来也更光明,至于具备成为忍者潜质而被选走进行特殊训练的小孩,快乐则几乎注定与他们无缘了。但他们也是赵抗最关注的对象之一,当他们成长起来后,将被委以重任,并不仅仅是作为忍者。

不管是轩辕学院,还是地方上的一般学院,教学都围绕着两大主题:“效率与实用”。因为摒弃了诗文书画等在乱世并不实用的课程,教学时也紧密结合实践,所以教授的速度比一般情况要快了数倍。一个资质还可以的少年,只要接受三年教育,而且自己还算努力的话,就可以成为很不错的人才了。唯一可能欠缺的大概是社交能力了,但是在赵国,像本土那样将精力过分投入到社交中,是没有多大必要的。因为在极度追求效率的氛围下,重视应酬的人将因为浪费时间而被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这在赵国残酷而有效的制度下,已经渐渐成了一种风气,大家也开始从最初的不习惯中适应了下来。他们这才发现,原来把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抛去之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竟然会提高那么多,而求助于人也不再需要借助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直接给出交换条件即可,赵国的官府则很好地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因此各项事业的进度都快得超乎大家的想象。而且这样一来,也同时限制了利益集团的出现。但遗憾也是有的,人与人之间显得冷漠了不少。不过在时间紧迫的特殊背景下,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在扫除文盲的运动中,赵抗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汉语的方言实在太多了,在他想来,这与汉语缺乏标准的注音有莫大的关系。于是赵抗便和几个手下的读书人一起进行了总结,以汉语官话的发音为基础,设计了一些符号对汉字的读音进行标注,并大量印刷后散发到全国各地,这样一来汉语的方言问题总算有了解决办法。语言相通后,汉人喜欢内斗的老毛病,估计会得到较大的缓解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