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从小不会爬

> 我伐天下 > 我伐天下目录

第八十三章 总体战(一)(1 / 3)

上一章目 录

“好吧,这种问题对于普通的将领来说,是没必要去思考的。但我想,你的目标应该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吧,那就很有用处了。”赵抗虽然挺欣赏郑南臣,但他还是小看了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志向,“不二错这一点很好理解,只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就可以了,但要做到却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不过对你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见郑南臣微微点了下头,赵抗便开始讲起更重要的“不大错”“不大错,就是不露出致命的破绽,或是就算露出破绽,也让敌人没有办法抓住,这一点可就难做到多了。因为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不只是军事问题,它还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以著名的长平之战为例,这次战役一般人都认为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才导致赵国战败,如果继续让廉颇坚守以老秦师,赵国就算不胜,也不至于败北,真的是这样吗?”赵抗话音止住,似乎是想听听郑南臣的看法。

这个战例郑南臣也曾经深思过,所以并没有需要赵抗等多久,“这场战役,赵国一开始就没有获胜的可能,秦国的国力远在赵国之上,而且秦军虽然不若赵军悍勇,但是吃苦耐劳方面则远胜之。而且当时赵国又遭遇灾害,向齐国借粮也失败了,如果一直拖下去的话,赵国国内饿死的人恐怕更多。所以赵国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全国兵力,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尽管如此,赵括确实算不上真正的将才,为将者,不识天时、不辨地利,是庸才也。赵括居然被敌军诱入死地,可见其不识地利,而且秦军出动了数十万兵力,却只需丢下了几千真假混杂的尸体就能诱其上当,甚至追击过程中赵军还出现了前后军脱节的情况,这只能说他还是太年轻了……”

“有道理,赵国在外交上做得也很不好,完全被秦国玩弄于鼓掌之间,孙子强调‘伐交’的重要性,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南臣啊,其实赵国那时并非完全没有胜机,你能想到吗?”赵抗开始考郑南臣了。

“属下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调代北抵御匈奴的李牧南下,可那时李牧还年轻,未必镇得住四十万大军。而且对匈奴不设防,那实在太危险了。”郑南臣沉思了一会,回答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