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从小不会爬

> 我伐天下 > 我伐天下目录

第七十六章 谈兵(上)(1 / 3)

上一章目 录

“本朝的情况有其特殊之处,后周的实力本就不弱,而辽国虽然兵力强盛,但是中间却隔了一个实力有限的北汉,无法倾其所有而大举南下,所以一直无法对我大宋构成致命的危险。而此时的南方则分裂成诸多小国,实力上与我大宋相去甚远,所以只需派一支偏师即可扫平,那又有何难度可言?何况太祖皇帝‘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容易成功,但也为日后受制于北方的劲敌埋下了隐患,个中缘由也正是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的第二个关键!”赵抗从来都是听陆仁他们讲,现在自己有机会教别人,自然是侃侃而谈,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原本有些凌乱琐碎的战略思想得到了梳理,他日后扫平天下的总思路自此也初显端倪。

“吴大人,您有没有想过世上为什么会有战争?”赵抗很突兀地问道。

“这……引发战争的缘由太多了,臣可说不全。”吴璘毕竟不是战略家,还从未从这样的高度思考过问题。

“我的老师曾教导我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体现,所以归根到底,发动战争是为了获利。”赵抗却不知道,陆仁教他的这话也是盗用别人的名言……

“这话……不对啊,这似乎也不能概括所有的战争,比如说春秋末期吴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前期是因为两小儿争执,后期是伍子胥借兵报仇,与经济上的利益似乎没多大关系吧!”吴璘对赵抗的言论只是部分认可。

“如果吴楚之间没有发生战争的利益根源,两小儿的争执最多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械斗就会终止,而伍子胥则将不得不到其他国家寻找机会。在那个时期,楚国富足而吴国贫困,国力上似乎差距颇大,但也正因为这样,吴国一旦能够打败楚国,他们便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楚国若兵发吴国,在当时则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所以吴大人您也应该很奇怪吧,小国吴国不断进攻,而大国楚国则反而消极防御,只要当时两国的经济状况不发生重大改变,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吴国,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因为时间若拖得太长,则局势可能发生对吴国不利的改变,到那时就会出现变数了。但是吴国很幸运,伍子胥和孙武的到来,使吴国取得胜利的时间大大提前。”赵抗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楚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样一来原本毫无价值的吴越地区立刻变成了一块肥肉。楚国的国力毕竟强盛得多,只要有了出兵的动力,很轻易地就征服了吴越地区,使楚国的版图大为扩张。这一切的历史事件是否正如我说的一样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