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血

不开心的橘子

> 太平血 > 太平血目录

第一百九十二章 志在必得(1 / 5)

上一章目 录

1842年12月,英国璞鼎查推荐巴富尔上尉为首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为英国人寻找长期定居地。1843年11月8日晚,巴富尔带着六名助手来到上海。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往道台衙门,拜会上海的地方官——道台宫慕久。巴富尔提出要在上海城内租用一块地建设英国领事馆。这个要求让宫慕久出了身冷汗,想想今后如果华洋杂居,难免会闹点乱子出来,到时朝廷怪罪自己可担待不起。宫慕久拒绝了巴富尔的要求,但巴富尔哪肯罢休,一连几天,他一方面派人在城内四处寻找出租房,另一方面,不断对宫慕久施压,并扬言如果找不到房子,甘愿在城里搭建帐篷居住和办公。正当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时,一名中国商人主动找到巴富尔,愿意出租其房屋给巴富尔作领事馆用。巴富尔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就租下这座有52间房的老宅。事已至此,宫慕久也只好以此处不扰民为由,奏报朝廷后予以默认。

巴富尔在上海安身后不久,就发布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开埠后一个半月内,就已经有11家洋行涌入上海滩。英国传教士、医生、领事馆人员等也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从国内各地赶来的冒险家、暴发户、买办、金融家、商人甚至帮会流氓等各色人等也汇集其间。一时间,黄浦江中汽笛声不断,跑马路旁灯火彻夜长明;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话与欧美语言混杂一处。

随后的事情发展就如同宫慕久所预料的那样,没见过西洋景的国人们,就连洋人吃饭、穿衣都不放过,经常有大批好奇的国人围观,就差围观洋人上厕所了。如此围观任谁都受不了,中洋的矛盾爆发了,一位传教士终于忍无可忍,他没有出手,却是让他的一位信徒出手。这个信徒是个中国人,出手打了围观群众,结果被他的同胞扭送衙门。最后巴富尔竟然动用军舰威胁满清官府,宫慕久只得放人道歉。

随后巴富尔趁热打铁,再次请求宫慕久买下一块地,华洋分居,以免再生事端。于是乎宫慕久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的租赁程序。经过两年艰苦谈判,英国取得了南至洋泾浜、北至李家场、东至黄浦江,西至界路,面积约830亩的租界,每亩年租金1500文。章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的出现。

在租界出现两年后,外侨人数也仅有134人。租界里的生活设施也不健全,建筑基本上是一片棚户区。最早来上海的侨民,英国植物学家福钧曾这样回忆他住过的陋室:“每值晨雨,则衣被尽湿。天雪,则六出飞舞,自窗隙而进。”直到1849年初,各洋行才在外滩建起第一批砖木建筑,竹草棚子才慢慢被淘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