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3·燕云

阿越

> 新宋3·燕云 > 新宋3·燕云目录

第三节(1 / 10)

上一章目 录

来宝相寺的,的确只有小皇帝赵煦。

高太后会礼遇王安石,但是对她来说,那只是她身为君主对一个老臣重臣所应尽的义务。

但对赵煦来说,王安石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大宋的中兴,是从他父亲重用王安石变法开始的。虽然这个人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没有他们君臣勇敢地开始变法,就不会有以后的一切。

赵煦很喜欢听人讲熙宁变法的故事,虽然那还不是历史。但了解前朝的政事典故,这对他将来做一个明君是很有益的,因此高太后与两府的宰执们都鼓励他这个兴趣。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赵煦并不信任经筵上的大臣们所描述的一切,他宁可偷偷看桑充国给他写的熙宁故事。

在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心中,他的父皇就是一个榜样。他根本不相信那些学士们所讲的尧舜禹汤的圣迹,也不想向那些虚无缥缈的先王学习,他只想做个他父皇一样的皇帝。

并且,完成他父皇所未完成的事业!

如果他不能做到他父皇那样出色,那么,他的皇位就会被人夺走。

从十三岁起,他就很喜欢读史书,并且特别关心那些废立篡位的历史事迹,他发现,软弱仁慈的君主与暴虐残酷的君主一样不安全,而臣子们大多不可信任,连霍光也会冠冕堂皇地废掉昌邑王。至于太后,废立篡逆,如果不是她们自己亲自动手,也免不了要借用她们的名义进行。他还发现,如果一个君主有足够的功绩,臣子们就会慑服于他的威信,如唐太宗弑兄杀弟,也能是千古明君;若不幸失败,就会落到隋炀帝的下场,还被后世耻笑……

但赵煦不会告诉任何人他这些心得。因为他没有时间与精力慢慢地从《史记》、《汉书》一部部读起,他就只能读《资治通鉴》来了解历史,事件太乱理不清楚,他就让臣子们把《资治通鉴》改成纪事本末体,写一篇进呈一篇。

宫中朝中,上到太皇太后,下到文武百官,对于他如此聪明好学,都非常的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