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3·燕云

阿越

> 新宋3·燕云 > 新宋3·燕云目录

第四节(1 / 9)

上一章目 录

汴京东南陈州门附近,玉仙观内,虽然下着小雪,但前来观赏观内那三块“万年松花石”和两段“龙牙石”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与往常不同的是,虽然观外不乏宝马雕车,但所谓的“肩舆”和轿子,却几乎见不着了——汴京士林私下里所谓的“三公执政”以后,因为王、马、石对坐轿这种行为都深恶痛绝,因此政事堂颁布了一道严厉的敕令,凡宗室、官员、贡生,年七十以下、无重病而乘轿者,御史随时举劾,宗室降爵一等、罚铜十斤,官员责贬一级、罚铜三斤,十年内不得任亲民官,贡生十年内不许应考。敕令一下,上有所恶,下必甚焉,汴京城内,休说宗室、官员、士子,连商贾都不乐乘轿,原本就不多的各种肩舆越来越少,而各种马车、牛车、骡车,却越发的兴盛起来了。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会支持这道敕令,汴京的好事士子,便编出来诸如“不管交子,却管轿子”之类的口号,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尽管汴京的官员与士子本来并不流行坐轿,但这句口号却迅速地流行开来——人们可能并不在乎轿子的问题,但却很愿意借着这句口号,表达对执政三公迟迟无法解决交钞危机的失望与不满。

不过,曹友闻对这句口号是不以为然的。他与执政三公一样痛恨坐轿,他对交钞也没有切肤之痛——指望南海诸夷轻易接受交钞,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休说南海,即使是高丽国的商人,也不会接受交钞,但也因此使得曹家的财产中,交钞只占到较小的部分,所以,若从他们曹家的利害关系来说,交钞废除与否,真是无关紧要。倘若从短期来看,废除交钞曹家甚至可能获益更大。

但曹友闻从来都不是一个只看眼前的人。

而他也没有赌错周应芳的野心与能力——尽管周应芳骨子里有一点自大。但真正有能力的人,谁骨子里没点自大?

曹友闻与周应芳,的确是天生的盟友。

周应芳一心想取代唐家,坐上大宋钱庄业的第一把交椅;而曹友闻同样野心勃勃——这次回京,本来不过为了游说朝廷,树立曹家在南海海商中的地位,但没有想到,无意中竟让曹友闻发现了一个可以让曹家有朝一日能与唐家分庭抗礼的机会。

这个想法完完全全只是因为灵光一现。

原本曹友闻只不过是想能不能找一个妥善办法,帮助朝廷缓解交钞的危机,以此赢得石越的信任和好感——而曹友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动员南海的大海商们收购大量交钞。

南海地区,哪怕是凌牙门和归义城,钱庄也远不如本土发达——否则也不需要薛奕亲自出资来办钱庄;而相应的,交钞也极少流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在凌牙门与归义城这样的大宋领地,交钞也是法定货币,但海外贸易要么以物易物,要么以金银或铜钱结算,兼之又缺少发达的钱庄体系,交钞自然不易流通起来。

所以,从理想状态来说,南海地区的确有可能吸纳一大笔交钞。就算这些交钞最后无法在南海流通起来,至少朝廷也可以因此得到一大笔金银铜钱储备。不可能寄望南海海商们替朝廷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它能成为一大臂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