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2·权柄

阿越

> 新宋2·权柄 > 新宋2·权柄目录

之四 野战术(上)(1 / 7)

上一章目 录

严格来说,我们今天所讲的,应当叫“阵战术”才对。因为宋军在传统上,是非常重视结阵而战的军队。明白了这个,我们才能理解当年正统派出身的宗泽将军见到草根出身的岳飞将军这位军事天才时,为什么要特意传授他阵战术,并且认为只有懂得阵战之术,岳飞将军才能进入一流将领的行列。

其实宋军中也有一些兵法家与将军们对重视阵战的传统很不以为然,他们相信阵战术是才智平庸的将领才需要使用的。但在枢密院的军事典籍中,对这种意见进行了反驳:诸葛亮靠着对八阵图的重新理解与改进,以巴蜀数万弱卒,让司马懿这样的出色将军,统率着十万大军的优势兵力,也只能坚壁不出;马隆将军凭借三千步兵与八阵图,转战千里,击破数万骑兵,收复凉州!这的确是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无论如何,将诸葛亮和马隆视为用兵庸才的人,也只会是那些只懂得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人而已。不过,到宋军的时代,诸葛亮和马隆的阵法早已经没有人会用,宋军真正继承的,是唐代名将李靖的阵战术。

了解了这些历史,在开始进入介绍宋军的阵战术前,我们还必须要先澄清一个误会,很多人一听到宋军的阵战术,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想起著名的“平戎万全阵”,想起所谓的“授阵图”与“将从中御”……

但显然这只是一个影响极大的误会而已。一个简单的常识就是,由宋太宗皇帝在雍熙年间御制的“戎万全阵”,需要十四万九百三十人布阵,而且主要是针对河朔地区对契丹的防御。但是,从雍熙开始,一直到宋太宗逝世,宋军的战史上就从来没有发生过十四万余人集结在一个地方作战的事件!在宋军的战史上,惟一一次有可能使用到“平戎万全阵”的事件,发生在宋真宗皇帝整顿边防之时,当时宋军曾经聚集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大军,在定州布起一个半永久性的大阵,构筑第一道重兵防线。不过这次整顿河朔边防的行动,在档案中只记载是出于宋真宗与他的谋臣们之手,因此它采用的是“平戎万全阵”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所谓的“平戎万全阵”,也许把它当成一种从未应用于实战的战术研究成果来看待,可能更加符合事实。

而所谓的“授阵图”与“将从中御”,则的确是曾经发生过的僵硬教条主义事件。不过,必须明白两点:

首先,“授阵图”主要只是一种在防御时部署兵力的手段——皇帝(也许还包括他不为人知的高级参谋)在战争前,下令某位将军与他的军队在某个地区建筑某种半永久性的阵地工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这才是“授阵图”的本质,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宋军的地图测绘水平还不够先进,所以常常出现阵图不符合实际地理情况的问题,但因为是皇帝亲自颁布的,所以不是每位将领都会有勇气要求皇帝修改错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