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翻御史大夫

谢金鱼

> 拍翻御史大夫 > 拍翻御史大夫目录

第十八章 纪功颂(1 / 9)

上一章目 录

李虞夫妻并没有打草惊蛇,手牵着手随处闲晃。直来到板渚的义仓附近,虞璇玑便问:“这义仓能随便进去吗?”

“问问看吧!”李千里说,问了守门的门卒,那门卒见是个士人,又只带着女人,便放他们进去。

这是虞璇玑第一次进义仓里来,只见那一个个像斗笠似的茅草顶覆在地上,也不知是做什么,见过含嘉仓、也监管过太仓的李千里则稍稍紧握她的手,一一细说了:“这义仓都是地税,最近此处没有大灾,那些空仓窖里的榖物,就都贷与百姓作种粮,等秋天收成再收回来,所以只剩下三成实仓以备不时之需。”

“咦?不是卖出去平衡物价吗?”虞璇玑问。

若是其他官员问这问题,李千里定要拉下脸来,顺便准备弹劾对方。但是此时他完全没想到弹劾的事,反而多了一种闲适的心情,含笑着用手指弹了弹她的额头:“傻孩子,那是常平仓。”

“哦对唷!三仓我总是记不起哪个是哪个。”虞璇玑说,索性撒娇说:“你再说一遍我听。”

“其实也不难,你就记着,正仓收的是一般的田租,有多少地缴多少租,之所以叫‘正’仓,就是这是应当缴给国家的正当收入。义仓跟常平仓,则以乡为单位,按着户数跟丰饶的程度,收取额外的榖物,另外就是王公亲贵或者商贾,这些田土大户或者根本没有置田的,也都要收取一定的榖物或折换绢钱,还有各地屯田的军队、官田或者新垦的荒田,也都要分别收租,储入这两仓中。”李千里娓娓道来,像个教书先生似地说:“义仓遇荒赈灾,没有荒年就贷给百姓做种粮。常平仓则视情况出售或购入当地的榖物,平衡物价,以免不肖商人哄抬物价,造成混乱。这样说,好记些了吗?”

虞璇玑微笑,将头轻轻靠在他肩膀:“往后若是我们辞官不干了,真可以去开个私塾教书,我教文学,你教政书,我们的私塾肯定天下无敌。”

“为人师,就得做个表率,要真让你做了人家老师,你的学生连个乡贡都没考,就都先喝坏了身子。”李千里取笑着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哪!”虞璇玑轻笑,两人并肩望着义仓,她带着一丝敬畏之意说:“现在想来,当初立下这套典章的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