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目录

第三百一十一章 驱车古原(1 / 3)

上一章目 录

太昊倒诸城间的交通线路,主要是在大河之南的广袤平原上,只是渡铜码头进入少昊地界以后会变得崎岖。经过函谷关以后,姜氏、公孙氏所在的关中之地也是千里平原,可以让马车畅行无阻,但南方就不行,过由族关口进入由族地盘以后,隔不多远就有丘陵起伏,再南一些还有后世的南阳平原,不过那里现在连一个聚居部族都还没有,所以马车的主要应用应该在北方。南人舟楫,北人车马,本来就是后世中华之地的特点,我也没有可能去改变。

目前需要发展马车有至少三个必要性:

第一是通过马车加强与诸族间的联系,为以后诸族的共同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太昊每年巨量的物资要发往南方诸城,还有与北方诸城的交易也在加强。大量长途运输目前还只能靠牛车,南方也就罢了,北方原本是可以更快一点的,还有人员的往来也逐渐频繁,除了壮年战士以外,还有大量年长的长老和妇孺需要长途旅行,交通提速已经是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的必要条件。

第二则是太昊现有的发展已经让牛车的运输速度大大落后于生产需要。太昊在我离开的这两年内又有了更快的发展,耕种的土地已经达到近二十万亩,人均达到十五亩以上,人均年产量达到两吨左右,物资相对丰饶。这就让太昊的生产范围大为拓展,最远的耕种地已经在二十里以外。没有马车,连长老们巡视一下他们在二十里外属于本部族的免税庄稼地都耗时良久。

第三是加强太昊的诸城整合与管理,没有发达的交通,就没有可能建立强有力的管理。距离的因素会让太昊所属诸城与太昊政治、律法之间的联系变得淡薄,这对太昊以后迈向一个“国家”的形态是极大的障碍。这次诸族长老和城主到太昊来,也让我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密切联系,为太昊的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马车还有三个成熟条件:

一个是基于低成本的考虑,太昊到人口最多的其他两族都在马车可以通行的范围内。从太昊到少炎或者姜氏、公孙氏,沃野千里,几乎都不需要修路,这让发展马车的硬件成本大为降低,马车对地形的要求比牛车苛刻得多。稍有坎坷就难以通行,筑路所需要的巨大人力成本是我现在还不能够负担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