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目录

第二百三十章 嬴伯辞世(1 / 3)

上一章目 录

未来战争是我心头的隐忧,大战后的平静并不能让我从战争中解脱出来,真正放心地投入到和平建设中去。所以在太昊七年,军事防御基础建设以及军队训练将一直是太昊柚大河诸族的重要任务。

运城建设和大河边的关口建设都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我就不再有耐心留在盐湖边上了,太昊的军事训练才是让我最为牵挂的。三百骑兵驱赶着近三千匹马,在夏汛到来之前,涉过大河浅处往西,再涉过渭水往南,经函谷关返回太昊城。

六月十一日,带着庞大的马群,我和战士们返回了太昊城,经过与战友生离死别的太昊骑兵们远远地看到太昊城郭,都热泪横流,情难自已。我虽然没有亲历最为困难的那一仗,但尸横遍地的惨状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明白这些战士回到太昊的激动和喜悦。

庞大的马群也让土句他们欣喜若狂,冷兵器时代,步兵训练得再好,也只是骑兵的配角,利守不利攻。强大的骑兵在数千年内,都是战场上的霸主,直到春秋时期,“战马千驷”都足以在诸国中称雄一时。

如今虽然我还没有这么多战马,更没有与之配套的战车,但也算得上是原始时代一支颇足依恃的力量了。

训练和使用管理得当的话,今后的数百年内,这支骑兵将不断得到扩充,越来越强大。

就眼下而言,至少有两千匹马可以充当作战主力,其余的马可以作为备用和繁殖之用,而太昊步兵也不过就四千多人。使用得当,绝大多数步兵都可以随时转变成骑兵,何况还有的战士由于体能或其他原因。不能当作骑兵训练呢。

从此,在城内校场上的训练就基本上停止,城中壮年都到城外的骑兵营学习进一步的骑兵技术去了,而工部则大力推动马具的制造,向土鲁的铜匠坊“采购”了不少“国防产品”。

太昊城内,有喜有忧,失去亲人的家庭痛不欲生,迎回家人的家庭喜上眉梢,满城喜乐不均。

宗庙内,与风余商量许久,我决定按后世作法,在宗庙内新辟“忠烈殿”,祭太昊死难于战事者的英灵于殿上,并举行仪式,为烈士招魂。

六月十五日,归祭大典在新设的“忠烈殿”举行,所有军中排级以上骨干和烈士家属都全部出席。

祭文由我起草,追念太昊建城以来死于战事者的功勋,并逐一将镌有烈士英名的陶碑(二十厘米见方。不到一个骨灰盒大小)供上神枱,每念到一名烈士英名,所有军中“干部”都躬身致礼,家属则大放悲声。

“自今日起。太昊死于战事者,均归祭忠烈殿。礼部须将战事即烈士英名、死难者功勋登记入册,年终大祭时禀告太昊祖神。所有死难者的生前薪资均按标准发放到其子女手中,直到其子女长大到十五岁止。子女在两名以上者,每多一名,即多发一份同等薪资,不得让烈士家属因失去亲人而生活无着!凡有违此令者,烈士家属可直接诉至宗庙!”

家属们至此稍抑悲伤,而军队干部们则欢呼雀跃,太昊军队在族中的地位由此得到质的提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