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目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 长锯现身(1 / 3)

上一章目 录

姜氏向南之心既定,我只能希望他们能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

我却急于改进我的锯。

锯面已经用一种青石打磨过,厚度降了约一毫米多一点,表面也显得光滑起来,甚至泛出微微的黄光,虽不能说“光可鉴人”,但照出点人影子还是没有问题的,锯齿也经过打磨,更增锋锐。

这期间土鲁已经几乎将所有的木工工具全换成了青铜铸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木工们正式进入了青铜时代,凿、刨等常用工具自不必说,还试制了一批青铜钉,这东西可比原来的铜钉好用多了,基本上可以直接钉进多数木材里面去,原来的铜钉却得先凿好洞,才能用铜钉连接起来,主要是硬度不够。以前只有极偶然的机会才能得到一两块可能含其他合金成份较多的铜锭,才能打造出一点点硬质的铜钉出来。

现在则可以通过控制锡、铜比例随心掌握硬度,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接下来的几次试锯中,由于有效地控制了磨擦阻力,铜锯的切割能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让我开始尝试第一次锯木板。

几次横向切割圆木的经验告诉我,即使是在横向切断的过程里面,锯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何况是在比较长距离的切割过程之中。看来一项新的木工工具要诞生了——墨斗。

当然,前期我也没打算一次将墨斗做得很完美,基本的要求是得有一根比较长的麻线,然后得有一盒墨,这都全是现成的东西,却从来没有合起来用过。

从大元学校到太昊学校,墨和纸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大元出产的毛笔和松烟墨,到现在还是诸城中质量最好的,甚至大元纸的质量也是以大元城为最佳。后来仿制的有穷城和汉土城远远比不上大元城的产品质量,贸易城则根本就没有去做。

匠作区里本来就有现成的麻布纺织坊,很快就送来了一堆麻线,太昊学校的教师专门将墨磨好给我端来。

我在墨盒里浸入几块麻布。并将一根七八米长的麻线浸在里面,最后在架好的长圆木两端让人一拉直,我在中间提起麻一弹——一根细线在圆木上出现。

摆开架势,沿长线的一端,铜锯缓缓地切了进去,随着“吱吱”声响起,锯屑纷落,墨线渐渐消失在锯齿下,圆木从中间被慢慢剖开。

才锯到两米多远,我已经额头渗汗。手臂酸软。这还是在已经改善了锯的性能的条件下,若是没有大量的前期处理,估计撑到这会儿我已经早趴下了。土鲁招呼几位大力的木匠来替我,围观了大半天。他们也看出了门道,知道应该如何使力,几人轮流下来,终于将这棵圆木剖开。

“老子要铸长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