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目录

第七章 基础建设(1 / 5)

上一章目 录

解决守窑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扩大部族的安全活动区域。原始部族如果不能脱离山洞的保护,就永远不可能有壮大的一天——再大的山洞也是有限的,更加不可能走向文明的创建与扩散阶段——因为山洞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当前首要的任务是为族人建立一个更大的“人造安全区”——村寨!

在进一步扩大制窑工作前,首先得建造一个能远远大于保护陶窑所需要面积的村寨。

在享受了两天的“饱暖”生活后,鉴于食物储备已非常丰足,我告诉木青,新的一天不用再狩猎了,只派了几个妇女出去采集“纯天然绿色”食品,其他的壮劳动力都参与我新的劳动安排。

在有了建陶窑的经验以后,木青对我安排的所有不能理解的活动都不可能再有任何异议。

峭壁下的草地由于是在一座山脊梁上,总的形状像一个覆盖在地的船头。我大致目测了一下,平整的部分也有大约一公里见方,但对于我们的部族来讲,建一个村寨要不了那么大面积。

最后我带领“猛|男”们开挖了一条宽约三十厘米,深约六十到八十厘米的沟渠,围起了以洞口下为中心,半径约两百米的一个圈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国土局的同志还没上班吧?今天星期几?

为了赶进度,我率领壮男们开拓了一个大概模样,交了两根棍子给木青:一根用来量宽度,一根量深度。继续修理沟渠的重任就落到了妇女同志们肩上。

然后我带领主力作战部队,扛上部族里所有的石斧、陶斧,开始大运动量的伐木工作,主要目标是直径在二十五到三十厘米的小树,或满足同样条件的大树的分枝,木驼的任务是带几个人去枝叶,并把削制好的木头砍成三米左右的长度,马齐主要负责警戒工作和搬运工作。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统筹学原理出发,不能等到一项工作结束再从事下一项工作。在部下们能够比较好地掌握伐木的技巧和标准以后,我提前返回到“圈地”内,指导木青他们几个老人,将每一根运回来的木头根部八十厘米左右长度的一截放到火中烧黑表面(炭化,作用是防腐)——炭化深度大概一到两厘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