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目录

第七十章 农业扩张(1 / 3)

上一章目 录

新年伊始,骑兵的运输任务陡然加重。

大约五十万斤粟米需要向大元贸易城运送。

为了便于管理,也让各城的发展更显得有序,皋陶那边的贸易城就不变更名称了,以后再说,而木穷那边靠近莒族的贸易城,则让我命名为“有穷城”——不仅是因为木穷是有穷族的,也是让我大元城周边的这些小族在将来的发展中融入大元后,也有一个可资纪念的凭据。

木穷为此感激涕零。

但我却暗中制订一项措施,让原有穷族的成员尽可能的分散到三城中,而不是向有穷城集中。

贸易城和有穷城各分得了二十五万斤粮食,但其中各有三万斤是用于播种的。

贸易城的农业发展大计受阻于大元六年与莱夷族的战争,但大元七年则没有这个问题,木驼得到指示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了近四千壮劳动力投入开荒,这个速度和规模让我大为吃惊。

要知道在整个皋陶大族里,能够称得上是壮劳动力的也不超过五千人——这其中还男女都有。

其中有的小族出动的劳动力得走上十来天才能到达贸易城所在的地方。

我赶到贸易城的时候,累得有点变形的木驼向我解释了他的措施。

我送过去的粟米他几乎都没舍得吃,除了必须的种子,主要用来向各族换取了劳动力,还搭上了手里大半的牲畜。

城内所有的劳动力都加入了开荒工程,由于得到长老们的支持,甚至大元分校的师生们都上了地里,匠作区的技术人员们也满腔热情加入到农业生产中。

而偃师在这个时候发扬了可贵的“原始共产主义互助精神”,让族里的所有的壮年战士义务地参加了劳动。

为了这个阶段的“劳动报酬”观念得到体现,让原始的“共产主义”先回归到原始“社会主义”,按劳取酬还是必须的。所以我让大元分校的师生们统计了一下偃师派遣过来的战士数量——大约四百人,并指示木驼将这种行为定性为“劳动入股”——在今年的秋收工作中将按一成的比例给皋陶族应得的收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