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我的大明新帝国目录

第二十五章 大案(1 / 8)

上一章目 录

宦官在大明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征战异族的过程中,凡是抓获了异族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阉割了送进宫当太监。

所以在明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太监数量众多,还大半是异族。

在土木堡之前,宦官势力因为跟皇族唇齿相依的关系,他们的势力比文官阶层,比武将阶层还要大。

因为他们的手里掌握了大明的财政大权。

明朝的内监,清朝取代内监经济大权的内务府,都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机构。

清朝之后,因为太监数量不足,康熙成立了内务府,职官就有三千多人,管辖人员超十万。

但是他们的权力还远远小于大明初期的宦官势力。

因为内务府还只是管辖旗人经济事务,而如今的大明太监们管辖着整个大明的几乎所有经济事务。

大明的朝廷除了纳粮,缴税,其他任何经济事务都把持在太监的手里,包括上交皇家内库的赋。

除此之外,手工作坊,商业行为,大到开发矿山,小到种茶养蚕,全部都是内监管辖。

开矿是内监管,织布是内监管,丝绸是内监管,海关是内监管,陶瓷是内监管,茶叶是内监管,几乎没有内监不管的。

而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内监被安插在各个军营里面,从上到下对每个军队进行监管。

然后还有皇宫的内库,各地的采买使,税监,各个王府的下人等等……

十二监,四局,八司,总共究竟有多少太监,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他们这个庞大的群体之中不乏英明人物,比如王彦,不论行军打仗,还是皇宫总管,都干的无可挑剔。

还有郑和,候显,王景弘等,这可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但是相对大明数量众多的内监,优秀的人才终归是少数的,大部分人因为成为了残疾,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极端心态。

或者说,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变。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