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我的大明新帝国目录

第十四章 战争准备(1 / 10)

上一章目 录

对朱棣来说,他固然能够强硬地推行一些政策和行动,但是这跟文臣们自愿支持的时候有天壤之别的差距。

很简单,任何一项政策,任何一个计划,都需要人来执行。

谁来执行?

只有这些文臣们!

哪怕是行军打仗,没有文臣的支持,行军路途中吃什么,喝什么?兵器,补给何时运抵战场,这都是文臣们控制的。

他们自愿的时候,各项工作进行的就快,他们心不甘情不愿的时候,哪怕就是执行命令,磨洋工的时候也不少。

这样不同的态度,造成的结果也是大不一样。

以前就是因为文臣的不配合,三年下来,西征的粮草,马匹,车驾什么的,通过民夫们的转运,缓慢地运到西北,到现在都还不够。

不是他的银子没有给到位,而是各地官府,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来合理拖延。

他就是皇上又能怎么办?把他们都杀了?换一批人恐怕还不如他们干的好呢!

任何行动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进行沟通和妥协,莽撞和强制只会把事情办的更糟糕。

现在,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

他用了三年的时间都没有让这帮大臣们改变主意,瞻基只是用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就让他们领悟到了其中的意思。

想通了这个环节,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去看看太孙在干甚,让他来……算了,我还是去兴庆宫吧。”

后宫妃子的大殿朱瞻基不方便去,他住的几个大殿虽然架子大,但是因为太大了,不仅冷,更不舒适。

兴庆宫虽然是皇宫内最先改建的宫殿,硬件条件跟其他宫殿差不多,但是朱瞻基的喜好自然偏后世,怎么舒适怎么来。

每次到了兴庆宫,朱棣也感觉格外舒服。

但是其他宫殿就没有这么自由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像三大殿,里面的规制几乎都不能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