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我的大明新帝国目录

第二百二十章 银行与试探(1 / 8)

上一章目 录

这倒是一个大问题。

朱瞻基一时之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一个小小的日本,就能随便搜刮上千万两白银,而整个大明的民间财富,更是十倍于日本。

如果以目前的速度,恐怕两年也凑不够要开银行的储备金。

这还是因为如今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铜钱,白银只是大额消费才会使用。要不然,如此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允许银锭流通,会让民间经济受到巨大影响。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问道:“那么,如果扩大压铸厂的效率,能够保证安全吗?”

这一点谁也不敢给保证了。

最后,还是朱瞻基下定了决心,说道:“增加几台压铸机吧,让工匠多做一些钱范。明日开始,我会让海军封锁火枪与压铸厂工场区域,确保万无一失。”

倭人使节的到来,朱瞻基就已经加强了火枪工场的技术封锁。

在电子时代之前,除了材料配方之外,几乎所有的工业基础其实就是一个思路的问题,技术含量都比较低。

因为各国之间领先的层次不高,我看到你的技术,就差不多能仿造出来。

对其他小国的使节来说,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他们或许根本不能理解这些工业技术的差别,反正对他们来说,不管是丝绸也好,造纸术也罢,对他们都是神奇的技术。

但是日本和朝鲜不一样,他们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全方位地学习中原,所以他们与中原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是那么大。

这也跟古代中原不重视技术有关,你想学造纸,我教你,你想学造船,我教你,你想学什么,我都能教你。

从唐朝开始,文成公主下嫁西藩,当时就几乎把中原的技术全部传播了过去,因为这些对中原来说,根本不重要。

日本和朝鲜的遣唐使,也是得到了中原朝廷的大力支持。现在日本的造纸术,印刷术,几乎都是那个时候就教会了他们。

包括现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