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部队之龙焱

孤狼啸月

> 秘密部队之龙焱 > 秘密部队之龙焱目录

第四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1 / 6)

上一章目 录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消耗2.5万发子弹。而到了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消耗的弹药就增至20万发,消耗的巨大程度难以想像,所以士兵携带弹药的数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消灭敌人的数量,而无壳弹就可以达到可携带比普通弹药更多的子弹的目的,因为100发无壳弹,大约只相当于20发常规子弹的重量,因此,打仗时,士兵可以随身携带很多子弹。这无形中提高了单兵的持续作战能力。

早起美德等国家都从事过无壳弹的研究,德国的G11步枪就是一个成功的先例,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大规模装备部队但无疑为无壳弹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我国对无壳蛋的研究并不比国外晚,1970年10月,在当时的战略思想‘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导下,由国内有关工厂和研究所联合起来,开展了我国第一个无壳弹/枪的研制工作。最初拟定的战术技术指标是:口径7.62毫米,弹头初速725~750米/秒,弹道性能不低于56式7.62毫米普通弹,全弹重较56式7.62毫米普通弹减轻40%~50%,自动步枪全重不大于3千克,步枪连发射速为480~600发/分。枪的其余结构要适应弹的需要,具有实战需要的安全性和勤务性。没过多久他们就拿出了样枪。样枪的空枪重3.8千克,打开枪刺,枪长1.328毫米;枪刺折叠后长为1 023毫米,弹匣容量为17发。与此同时,还先后试制出了一万多发无壳枪弹,全弹长为40.8毫米,重10克,弹头重7.9克。

1973年,我国最早的无壳弹/枪系统到国家靶场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摸底考核。试验考核时的结果如下:初速774米/秒;300米的半数弹着圆半径17.1厘米;40发弹的发射药燃烧完全性为98.8%;无壳弹从1.5米高跌落于水泥地试验,30%横断或裂纹;无壳弹浸水2小时后瞎火率为20%,24小时后瞎火率为27%;无壳弹在高温(50℃)高湿(相对湿度95%)条件下保存了7昼夜后瞎火率为30%。常温机构动作试验了射弹68发,其中故障13次,低温故障率更高。除了弹的瞎火、破碎等引起的故障之外,枪的故障也很多:机匣后挡挂钩折断一个、击锤打断一个、机头裂纹一处、顶杆更换四个、击针更换一个。试验表明,该项研究取得了起步性的成就,不过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无壳弹的机械强度低、燃烧完全性差,瞎火率高、弹道性能不稳定。此外,在同一时期,国内还有一些单位也进行了同一领域的研究工作。1973年后,无壳弹/枪的研究不再进行。”

介绍完这些情况坦克将目光从大屏幕上收回来看向会议室里的战士们说道:“基于以上原因无壳弹和相关武器的开发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因为特种作战的需要我们龙焱又恢复了对无壳弹和相关武器的研究工作,虽然解决了一些关键性问题但依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后期我们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所生产的弹药已经可以基本上达到战场环境的要求,但这只是模拟的战场环境,虽然通过的测试但并不能说完全可以参与实战,因此我们需要你们给予战场环境的实地测试,而这次进行测试的武器就是05式轻武器系统,包括手枪、突击步枪、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

说到这坦克将屏幕画面进行切换,一组武器照片出现在上面:“这击中武器全都是我们新研制出来的无壳弹武器,手枪口径分别是9mm和11.43mm,突击步枪有5.56和5.8两种,通用机枪较多有5.56、5.8和7.62三种,狙击步枪是5.8和7.62,武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切换口径和不同种类的弹夹。”

从外形上看这种05式突击步枪依然延续了95式的后置弹夹,但外形已经大变样,比如枪管要稍长,去掉了顶部提把改成平顶加装导轨,其他在图片上还看不出更多的细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