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 战国野心家 > 战国野心家目录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为何要变(1 / 5)

上一章目 录

二十余日后。

鄂邑江口北岸的一处村社内。

此村社名为蕲。

蕲者,水芹菜也。此地江边沼泽盛产水芹菜,以蕲为名,或者叫蕲春。

原本后世的历史上,汉代便已建县,等到晋时因为避晋帝他母亲的阿春的讳,改名为蕲阳,后来几经折腾,终于又改回了蕲春。

此时这还不是县,只是一个标准的楚地村社,或称之为邑。

社者,土地神也,伴随着农业时代的来临,各个村社在数百年间都开始立社祭祀。

此时村社也可以称之为邑,邑只是聚居地的意思,百人可以称之为邑,千人也可以称之为邑,不过按照中原的习惯此地应该叫蕲春乡。

这里是楚国一名中士的封地,是标准的封地村社。

全社名义上的土地一共一成,一成百井,也就是原始的小亩九万亩的土地,所谓的方圆十里。

这个九万亩不是耕地面积。

然“若通沟洫之地,则为十里。若除沟洫之地,则为八里”。

这村社一成之土,名义上一共十里,但刨除掉沟渠、道路,实际上只有八里。

楚地的种植技术落后于中原,虽然一些地方开始学习中原的耕种技术,但蕲春这种此时尚且属于边远地区的村社,还是极为落后的。

因为落后,所以需要“易田”休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