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

木子蓝色

> 隋唐大猛士 > 隋唐大猛士目录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不想当宰相的状元郎不是好秘书(1 / 5)

上一章目 录

先秦之时,古人以文明礼仪来区分华夷。

合于华夏礼俗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春秋时,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而楚国自称蛮夷,后文明日进,与中原诸夏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郑国本为诸夏,后行为不合义礼,因被视之为夷狄。

“春秋左传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而到了汉晋以后,华夷的区分又有了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五胡乱华之后,对于华夷之别,开始加入了血缘关系,甚至将血缘列为华夷之辩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五胡十六国时代,华夏遭受胡人入侵,饱受蹂躏,当时的北方汉人甚至差点族灭,故此对于华夷之辩更注重血缘。

地域和文化礼仪反而放到了后面。

房玄龄提问。

“左传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解?”

“回房相,春秋管仲曾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当年狄人进攻邢国,管仲便力谏出兵救援。戎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夷不谋夏,夷不乱夏,这是以武力打出来的,不是妥协优待出来的,没有强大的武力,强硬的态度,他们是不会放弃对神器的窥探的。”

罗成对马周开始的那段论点很感兴趣,马周对夷很鄙视,充满歧视,也有很强的防范之心。不过他又说,华夷并不是以血统和地域来论的。哪怕是再根正苗红的汉人,可如果反窜心于夷,那么就算身出于华,也不能称他为华了。

他的观点,还是认为,华夷的区分,关键在于文化和心理认同。

这一点罗成很赞成。

这就好比后世的那些香蕉人,本身出于华,可是到了国外后,早就心理认同了外国,不把自己再当成华,窜心于夷,这些人自然就不能再算是华夏了。

而有一些蛮夷,归化华夏,尤其是一些蛮夷迁移内地入籍落户,几代之后,他们的子女说着汉话,习着华夏礼仪,甚至心里认同也完全是华夏,这些人便已经不再是蛮夷而是华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