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寺钟

陈峻菁

> 千寺钟 > 千寺钟目录

第二章(1 / 5)

上一章目 录

初冬的夜晚,长风尖利地在桂殿之外啸叫,虽然坐在薰笼之侧,身边放满了暖炉,胡容筝仍然觉得手足冰冷。

今天从中午开始,已经批折到午夜了,仍然没有办完。

胡容筝深恨自己是个女子,只能隐秘地在宫内看文办事,若是当面能质询大臣,想必好多事务不会如此伤脑筋。

她已经是个罕见的理政捷才了,仍然要花费这么多时间,真不知道元恪那么多年来是如何把政事都办得井井有条的!

这两个月,大魏国的大小事情似乎特别多,与南梁交战,汾州叛乱,恒州、肆州地震,河北大灾,因连年水旱导致盗贼蜂起、拐卖人口成风,朝内外戚和宗室争权,诸般事情,都需精心布置对措。

元恪几天前染了寒症,已经卧床三日了,偏偏案上堆积的奏折如山,胡容筝只得硬着头皮对付。

一份是南阳太守请求赈济的奏章,胡容筝批道:“准,开太仓粟五十万石赈济灾民。”

太仓粟本来就是备饥荒的,里面存了近百万石粮米,此时大灾,当然应该发放。

跟着的还是一份请求赈济的黄绫折子,是由河北的宗室亲王写进的,附着河北四镇太守的联名,胡容筝深思片刻,提笔写道:“河北仓廪已空,着免除一应租赋,灾民就食燕州、恒州。诏下,燕恒二州太守各建千人粥棚八座,分置城门内外,以除灾民今冬饥寒。”

第三份依然是告急求赈的折子,出乎胡容筝的意料,这是洛阳京兆尹写进的。

胡容筝深思起来,作为京城,今年冬天,洛阳城里不可避免地收容了许多一拥而入的河北灾民,但洛阳是首善之地,向来仓廪丰足,怎么也不至于告急!

洛阳京兆尹李平是高肇门下的人,为人贪鄙,家中蓄有金帛千万,只怕是故意乘机报缺,以中饱私囊也未可知。

胡容筝站起身来,在有些寒冷的桂殿中踱步片刻,回到案前,疾笔写下:“顷水旱频仍,京中灾民人满为患,朕念兹民生艰苦,有酸怀抱。天下非朕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诏下,朕当率后宫、宗室减食削衣,输粮赈灾,其余公卿,亦当步朕后趋。着大司徒高肇于洛阳城起千人粥棚六座,日夜赈施,输钱百万助济。洛阳京兆尹李平,职当分内,理应助济,着如高司徒善举,减半施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