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寺钟

陈峻菁

> 千寺钟 > 千寺钟目录

第二章(1 / 2)

上一章目 录

东宫的西台,是个二层楼的木制小楼,楼上四面开窗,长风排闼而入,令人心神一爽。楼外古木修竹,树荫遍地,听不到一点人声市声,远眺可以看见西海池上的翠绿新荷,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两岁多的皇子元诩,已经开蒙识了一百余字。他的师傅、右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崔光,一边耐心地手把手教着他识字,一边心下有些好笑。

素有“北朝文宗”之称的大家,竟然成了蒙童塾师!虽然教的弟子是大魏储君、将来的大魏皇帝,还是令他有些怅然。

崔光出身贫寒,少年时白天耕田、晚上读书,曾发下大愿,要著一本《北史》,将北朝的三百年战事、政事、文事爬梳整理成一本皇皇巨著。

崔光自信,他的才力、文笔、史识不下于司马迁,这本《北史》即使不能超越《史记》,也应该能和《史记》比肩。

然而造化弄人,自崔光十七岁被孝文帝拜为中书博士起,他竟然渐渐变得热爱权术和富贵了,书房里的书纸渐渐蒙尘,文章都出于门下宾客之手。

最赏识他的孝文帝,二十年前曾经对着群臣叹道:“崔光之才,浩浩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到了十年前,孝文帝又对群臣叹道:“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做司空。”

然而,到了四十五岁这个尴尬的年龄,崔光才发现,孝文帝的两个预言都落了空,他既没有写出像样的著作,也没有登上三公之位。小小的右光禄大夫,离他的梦想实在是太遥远了。

去年成为太子少傅后,他曾经在心底隐秘地喜悦过,受过皇子元诩一拜,将来与元诩朝夕相处,结下深厚的师生之情,会不会因此而飞黄腾达、登阁拜相?

转念一想,崔光又沮丧了,元恪不过三十岁,元诩才两岁,等到元诩登基为皇帝,自己的一把老骨头早已埋在邙山脚下,坟头的青草,只怕都深可没足了。

“崔少傅,这是胡左昭仪派人送来的一只木匣,指名要送给你。”随着叩门声响,一个年青的东宫侍卫恭敬地说道。

“放在那里。”崔光淡淡地应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