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猛子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目录

第一百九十二章 我是一滴水(1 / 8)

上一章目 录

武烈侯公子宝鼎自请就国。

在奏章中,公子宝鼎一如既往,对秦国统一中土充满了强烈的自信,对秦王政的千秋功业充满了期待,但话锋一转,再度谈到统一后的国策,公子宝鼎谈到了“仁政”,谈到了“与民休养”对稳固新生帝国的重要性。

帝国诞生之后,面临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问题,“与民休养”的主旨也是强国富民,但在财富的再分配上倾向于“民”,民富则国强。这个“民”是什么“民”?是庶民贫贱还是权贵士卿和巨商富贾?

法家的强国是中央集权,军政财三大权力的集中,即使“与民休养”,也是在“集权”上的休养,权力和财富都要集中在中央,“国”强了,“民”自然就富了。在他们看来,“民富”实际上是既得利益集团对国家财富的掠夺,“民富”则国未必强,反而变穷了,这种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制度极度不合理,所以法家坚决反对“富民”,反对财经政策上的自由和放任,极力要求经济上的官营。财富集中到了中央,则更有利于权力的集中,而权力的集中更则有利于王国的稳固。

宝鼎的奏章在内廷里引起了激烈争论。这份奏章本来是宝鼎自请就国的,结果他的自请就国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倒是他的“仁政”,他的强国富民之策引起了公卿大臣们对未来国策走向的大辩论。

这场辩论从内廷延伸到了朝会,但“集权”已经是大势所趋,是自昭襄王晚期以来大秦国策的主导方向,所以法家士卿在辩论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军政财三大权利都要集中,而财权集中的主旨反映到商贸这一块,理所当然是官营。

同一天,公子宝鼎在紫府召集黑冰台主要属吏拟制了未来几年秘军的主要任务。最后宝鼎说,我要回封邑了,紫府暂时由苍头主掌,希望新的秘军统率上任之后,你们能坚持这个策略和部署,帮助大秦加快统一中土的步伐。

紫府官吏心情郁闷。像武烈侯这样体恤和关心下属的官长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适逢新年,武烈侯尽其所能,给紫府上上下下大加犒赏,就连那些阵亡秘兵的眷属也破天荒地拿到了一份从天而降的厚赐,这在紫府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

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寒士和庶民来说,活在这世上不论干什么,最最重要的是生存,是有一份好收入以便养家糊口。自古至今都是这样。这个时代的权贵有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他们根本体察不到社会底层的苦难和穷迫,但宝鼎不一样,他的前世就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一员,所以他总是非常慷慨,总是竭尽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紫府干的是最脏最苦最危险的活,但报酬并不丰厚,甚至可以用低廉来形容,原因无他,大秦实施的军功爵禄制,军功、爵位和俸禄是直接挂钩的,而秘兵这种职业太过特殊,军功评定起来很麻烦,有时候你任务完成了,但人死了,谁给你军功?再说有利益的地方必定就有腐败,即使你有军功,也未必就能升爵,这不是制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即便是伟大的始皇帝,也同样解决不了。

宝鼎在紫府待了一段时间后,对秘兵的不公平待遇非常痛心,曾上奏秦王政。秦王政不予理睬。每个官长都会说自己的府署干得是最脏最累的活,拿得是最少的钱,要求提高待遇,这是很平常的事,秦王政早就司空见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