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猛子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目录

第一百八十八章 屈草自履(1 / 7)

上一章目 录

宝鼎得知秦王政决心将自己赶出咸阳,并将自己的封邑放置在东边的时候,他以为是三川郡的几个县或者是洛阳。

三川郡在函谷关以东,治所就是洛阳。此郡最早由韩宣王所置,因境内有大河、洛水、伊水三川而得名,其中洛阳是周王室(东周)最后一块土地。吕不韦灭周取洛阳,其后蒙骜伐韩,韩国献成皋和巩两地,大秦的边界随即延伸到魏都大梁附近,秦国再置三川郡。

大秦若取中原,吞并韩魏两国,三川郡就是后方基地。假如宝鼎的封邑在洛阳,他可以利用洛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力经营,并在未来的统一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时机合适则亲自率军征伐,就此建下显赫功勋,这样他的实力达到巅峰的时候,进可以威胁关中,退可以逐鹿天下。

老太后要把宝鼎打造成秦王政的对手,当然要给宝鼎一个合适的地方,洛阳无疑是最佳选择。

秦王政当然不会同意。让公子宝鼎封邑洛阳,事实上就等于让他控制中原之地,一旦大秦吞并了韩魏,公子宝鼎的实力必定飞速增长,最终不可避免地演变成兄弟阋墙的结局。有了长安君的前车之鉴,秦王政无论如何也不会重蹈覆辙,所以他宁愿付出一个郡的代价,也不愿让公子宝鼎封邑洛阳。

西北边疆的军队控制在老秦人手上,如果让公子宝鼎去西北疆,如同虎放南山,将来不是尾大不掉,而是后患无穷,所以公子宝鼎的封邑一定要放在东南。东南有巴蜀和荆襄。巴蜀和荆襄都是产粮区,这两地的粮食布帛等物资是大秦国力的保障,也不能落入公子宝鼎的控制之中,因此最后只剩下一个地方,东部的南阳郡。

南阳郡地处中原西南部,周天子曾在此地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多诸侯国。春秋初期,楚国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在这里建置宛邑,试图问鼎中原。宛之名,自此而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在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意思是其郡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治所就是宛。

南阳郡是不是一个好地方?的确是个好地方,但在这个时代,它地处各国交界之处,战争不断,烽烟连绵,事实上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