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猛子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目录

第一百六十六章 韩非子曰(1 / 5)

上一章目 录

要回家了,过了河就是家,乌氏短兵最为急切,而墨者、虎翼卫和琴氏劲督卫也是满怀热情,全力协助。

这段河面非常宽,水流较为平缓,羊皮筏渡河的安全性大大增加。后世这地方就是著名的黄河九渡,有十几处渡口。宝鼎选择在这个位置渡河,正是因为他知道这地方适合行筏,但这个时代,此处是北虏和中土的交界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没人会在这个危险的地方渡河南下。

数百名乌氏短兵和几十个墨者、工匠到了对岸后,马上开辟渡口,安营扎寨。还有一部人则砍树制筏。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工匠和将士们的造伐速度大大提高,考虑到时间紧迫,工匠们放弃了制造巨筏,而是制造需要两百只到三百只羊皮胎的中型木筏,这样制造时间大大缩短,而运输能力却没有降低。

第二天,又有数百名将士抵达对岸,帮助制造木筏。

在几百里之外的地方,匈奴人也在匆忙渡河。宝鼎决意要把匈奴人放进大河南岸,所以一再要求月氏人,暂时不要攻击,就在这里等着,也做出渡河之势,摆出一副要与大秦人东西夹击,以寻求与匈奴人决战的姿态。

这其实就是示敌以弱,告诉匈奴人我实力不够,我一个人打不过你,等我的帮手来了,再和你打。

月氏人想打,想乘着匈奴人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之。隧委和几个手下商量之后,随即置宝鼎的劝告而不顾,打算第二天清晨拔营东进,向匈奴人发动攻击。

这天夜里,宝鼎与赵仪两人帮助韩非整理西行笔录。韩非在纪录中把宝鼎夸到天上去了,把杀死匈奴三大权贵的功劳全部记在了宝鼎的头上。前些时候宝鼎就劝过韩非,不能这样写,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对自己有害无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