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灰熊猫

> 伐清 > 伐清目录

第五章 润滑(1 / 8)

上一章目 录

听说是大名鼎鼎的张煌言来了,营门的卫士急忙进去通报,同时请张尚书以及他的随从入营。进入营地后,张煌言很快就看到有一批一批的明军正在操练,几个领头的浙军军官看到来人后,纷纷发出欢呼,向张煌言跑过来。

带张煌言进营的卫士本来还有些戒备心理,见到这些浙江的友军跑过来向张煌言问好,最后的一点怀疑也烟消云散,不再紧跟在这几个人的背后而是站开了几步,不干扰浙江官兵与他们领袖重逢的欢乐时光。

见到众多的部下安然无恙,张煌言也很高兴。眼前的浙军让他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不但人人都配备了甲胄、兵器,而且还举着不少旗帜,军官和士兵身上都有一种骁勇之气——不过李来亨派来的教官看到这种情况都非常不满,觉得浙军未免太没有纪律了,明明正在操练,呼啦一下子就都跑了。

任堂也在其中,同样是顶盔贯甲、刀剑随身。见到张煌言后,任堂和其他军官兴奋地讲述起分手后他们的经历。得知浙军是南京城下几场大战的主力军,张煌言非常惊讶。不过事实摆在眼前,前两仗都是由浙军独自取胜的,第三仗浙军也不仅仅是给夔东军打下手,而是并肩作战。

“好,好!”听到这些部下的功绩后,张煌言十分高兴,不过心里也有些奇怪,芜湖炸营的时候,浙军争先恐后地带着家属,跟着朋友一起逃出营去,任凭张煌言喊破喉咙也叫不住他们,怎么一下子就大变样了?

不少军官说得高兴,感到有些热,就把盔甲稍微松开一些,有些人还摘下了头盔,露出一溜光头。这些和清军无异的头型让张煌言愣了一下。如果军队溃散,大家需要各自逃生的话,剃头倒也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行为——最开始,明军也曾杀死剃头的汉家百姓,但隆武皇帝特别下诏阻止这种行为,认为百姓剃头是迫不得已,是朝廷对百姓保护不力,严禁军队与这些难民过不去。

明军将士以前总是尽最大努力保住自己的头发,认为留发象征着气节和勇气,从大臣、军官到士兵,至上而下贯彻着这种思想。但邓名却完全没有类似的信念,他本来就认为夏天留长发太热,恨不能剃个平头。在敌占区活动时,邓名把安全看得远比头发重要,因此不但他剃头,他的卫士剃头,而且积极说服李来亨和浙军也剃头。

注意到张煌言的目光后,任堂露出羞愧的表情。和其他人一样,任堂也剃头了。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便于明军偷袭成功,而且头发剃了可以再长,脑袋掉了可接不回来。

之前大家跟着张煌言的时候,看到浙军的高层军官都坚持留发,士兵们当然也不愿意当懦夫,不愿被同伴鄙视、被上司怀疑。而邓名则是完全相反的榜样,并且连理由都为大家找好了。夏天剃头凉快外加不容易长虱子,邓名觉得不好直说,于是就在几千浙江士兵面前抚着自己心口的位置慷慨陈词:“报国之志并不在头顶,而应该在这方寸之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