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二百九十九章 奥运的影响(1 / 4)

上一章目 录

借巴基斯坦拖住印度,是黄历的想法。但他从没想过能让巴基斯坦战胜印度,人口、资源、武器装备等等都不是主要因素,关键是巴基斯坦的稳定。军人发动了一次政变,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始和俑者,其无后乎。一次一次的军事政变将会发生,这是很快捷、很省力的上台方式,对手握兵权的军人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而在亚洲,这种军人政府却相当的多,缺乏民主的传统,缺乏民主的基础,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缅甸、巴基斯坦、韩国、菲律宾等等,军人政府的不稳定制约着国内经济的有序发展,使得南洋联邦龙头地位不可动摇。

而随着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的持续进行,南洋联邦已经将相当一部分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其它国家,在有效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同时,经济调控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扩张,南元的流通在亚共体各国获得了认可,成为国际货币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

在奥运会期间,黄历还会见了沙特、埃及、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首脑或高层人物,就国际局势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和磋商。从经济层面考虑,南洋联邦的外交重点依然放在资源丰富的国家上,石油、铁矿、煤炭等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矿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南洋联邦的最大钢铁厂——龙头钢铁集团来说,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了八百万吨,要想继续有所发展,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石化企业面临的处境也是如此,本国油田在不断压产限产,使得它们对外来的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而国内储油能力的不断增强,也使得南洋联邦需要稳定的、持续的石油供应。

换句话说,南洋联邦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却在走来料加工的路线,尽量不动用本国,或者少动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这是高瞻远瞩的眼光,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当时国际上原料价格偏低的时机,一方面使南洋联邦发展的后劲儿十足,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