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样样稀松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一个人的抗日Ⅱ目录

第三百五十八章 北京之行(二)(1 / 6)

上一章目 录

黄历一点也不着急,参观完紫禁城,第三天又参观了颐和园,登上了长城,与妻子和随员拍了很多照片,作为“不虚此行”的见证。另一个“不虚此行”的感觉便是招待他们的宴席是丰盛的,菜式繁富、数量充足,令他们大饱口福。

完全是一副旅游的架势,黄历似乎把美国人的殷切期盼忘在了脑后,在第四天,他派随员去找中方人员安排乘坐飞机离开的事情了。

当天下午二时,周恩来和叶剑英在那位经常作陪宴席的礼宾司代司长的陪伴下来到了国宾馆,与黄历进行了会面。

周恩来脸容瘦削,颇带憔悴,但目光炯炯,既坚毅又安祥,既谨慎又满怀信心。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庄重,透出外驰内紧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见到黄历,他便先伸出手来,微笑着和黄历握手问好。

在客厅里,填料很厚的椅子和沙发摆成了一个四边形,宾主一起用茶谈话。周和叶对未能给黄历适当的公开接待表示歉意,原因却是含糊的,但黄历也猜到了大概。在中国领导层中,对于缓和国际关系,特别是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还有很大的争论。以周为首的务实派与以林彪为首的强硬派进行着夺权斗争,如果不是毛泽东的倾向,九大之后势力极度膨胀的林彪完全能够使中国缓和关系的意图被完全破坏。

即便很艰难地决定了缓和的大方向,但对于中国来说,采取何种方式和步骤依然是颇费周折的大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的,并不全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一个有利的新转变的开端。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个人声誉、理论思想和感情的危机,周恩来处理此事更显得谨慎小心,他的敌人很可能利用这样的谈判给他扣上“右倾投降”的帽子,与德高望重、受到毛泽东信任的叶联袂而来,不能不说是为了保险而带着一个证人。

“我不是总统了,只是一个游山玩水的闲人,对于礼仪方面根本不在意。”黄历看似很宽容地说道:“只是希望能有更大一些的自由度,能游览更多的贵国的名胜古迹,秀丽风光。”

周恩来知道这个时候是不合适的,幸好黄历没有继续坚持,叶剑英岔开了话题,说到了南洋联邦启动核动力航母建造计划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