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闪烁

> 巨浪 > 巨浪目录

海上天使——海军医疗船(1 / 4)

上一章目 录

与帝国海军,以及帝国海军陆战队的所有作战类,以及后勤保障类舰艇相比,海军医疗船既显得默默无闻,又显得那么引人瞩目。

战争初期,帝国海军并没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医疗船。

当时,大部分的伤员都由本舰上的医疗军官负责救治,陆战队的伤员则多半在前线战地医院进行急救,然后搭乘运输船或者登陆舰返回后方,再进行全面治疗。可以说,这种战地医疗体系既显得落后,又显得无赖。

据不完全统计,在战争的前两年中,至少有近三万名海军与陆战队的伤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阵亡,或者终生残废。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如果及时的救治伤员,成为了海军与陆战队的头号难题。

从很大的程度上讲,不管是海军,还是陆战队,都希望伤员能够及时康复。毕竟,康复后的官兵又能上战场,而且能够通过负伤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在战斗中发挥出远超过新兵的能力。

问题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战舰上不可能安放太多的医疗设备,也不可能编入太多的医疗人员,甚至无法设置足够的医疗舱室。毕竟,战舰是用来作战的,其每一个舱室,每一个人员都是为战斗服务的,如果设置太多的医疗舱室,安装太多的医疗设备,不但会增加战舰的建造成本,还会影响到战舰的作战能力。别说驱逐舰与巡洋舰这些中小型舰艇,就算是战列舰,也不可能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

陆战队的情况也差不多。在抢滩成功之后,陆战队首先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以保证滩头阵地的安全。因此,在登陆作战中,医疗人员往往不能及时上岸,即便上岸之后,也只能用极为粗糙的手段,为伤员提供最简单的医疗帮助。前线战地医院一般要等到陆战队向内地推进,且敌人对滩头阵地没有威胁之后才会建立。另外,前线战地医院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重伤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军与陆战队想了很多的办法。

最初的时候,海军主要是在舰队里设立前线医院。一般是让舰队里的某艘战舰接受改装,增添手术室,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编入一个拥有十到二十名医疗人员的前线医疗队。而承担医疗工作的战舰往往不会在舰队中承担太多的作战任务。另外,帝国海军还在“鲨鱼”级大型巡洋舰上设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从而让那些长期在外执行作战任务的破交战舰上的伤员能够得到有效的医疗帮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