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闪烁

> 巨浪 > 巨浪目录

生不逢时——库叶岛级战列舰(1 / 4)

上一章目 录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为:库叶岛号,台湾岛号,海南岛号。

※※※※

早在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帝国海军就启动了该级战列舰的研制工作,准确的说,是为该级战列舰的研制做技术储备。

后来随着五岳级、昆仑山级、秦岭级与阴山级战列舰陆续建成服役,帝国海军对该级战列舰的性能要求指标一改再改,导致研制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多次被中断。

直到明历五百四十四年(公元1912年),英国海军装备有十五英寸主炮,航速达到了25节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开工建造,帝国海军才意识到,自己的350毫米主炮已显落后。次年,英国海军的复仇级战列舰(实际上性能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也采用了十五英寸主炮!

这下,帝国海军不急都得急了。

虽然经过多番论证,350毫米穿甲弹仍然能够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打穿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装甲,但是帝国海军当时建造的战列舰对十五英寸穿甲弹的“避弹区”明显减少,而且装甲防护很难确保战列舰的安全。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必须要建造拥有更大口径的主炮,更强装甲的战列舰。

相对而言,加强装甲防护的问题还不大,可是主炮的问题就很大了。

当时,帝国海军对主炮口径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应该尽快跟上敌人的步伐,优先开发380毫米主炮,从而保证战列舰的火力不被敌人抛下太多。

另外一种则认为,现有的350毫米主炮仍然能够对付敌人的战列舰,为了避免重复开发,应该将重点放在400毫米主炮的研制工作上。只要400毫米主炮能够及时研制成功,帝国海军将在火力上取得绝对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