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闪烁

> 巨浪 > 巨浪目录

君临天下——皇帝级战列舰(1 / 5)

上一章目 录

太祖号,太宗号,仁宗号,宣宗号。

※※※※

对世界各国海军来说,《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带来的十五年“海军假日”并不是坏事。如果没有这十五年的休养生息,没有这十五年的技术准备,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拥有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能力。

可以说,动力设备的突破性进步是催生快速战列舰的决定因素。

动力设备就好比是战舰的心脏,如果没有一颗强壮的心脏,任何战舰都跑不快,也强不了。

战列巡洋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战列舰受到动力设备的性能限制,很难兼顾火力、防护与速度这三项主要性能,只能对其进行折中处理。而为了提高战舰的战斗力,增强战舰的生存力,战列舰往往会牺牲速度,把需要速度的任务交给巡洋舰或者战列巡洋舰去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海战证明,战列巡洋舰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应用,从而损失惨重。

也正是如此,一战之后,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建造战列巡洋舰的计划。说白了,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需要的都是能够浮在海面上的主力舰,而不是仅仅炮得快,却挨不起炮弹的主力舰。

大战之后,各国经济都陷入了衰退之中,加上条约的限制,所以各国海军都不能大规模的建造战列舰。只是,条约并没有限制对相关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如此一来,世界各国都加强在了新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

所有的技术中,动力技术最为关键,也最受重视。

拿帝国海军来说,从五十四年(22年)到六十八年(36年),受到条约限制的十五年间,每年都会将军费的百分之十五投入重点技术与设备的开发与研制之中,其中又有近三成用于动力技术与设备的开发与研制。

美国、英国、日本等海军强国在相关投入方面也都达到了这一水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