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张维卿

> 永历四年 > 永历四年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王内讧(上)(1 / 6)

上一章目 录

永历十二年腊月底,正当陈文与江南士绅进行着以千万两白银作为基础单位的经济战的同时,四川行都司的蜀王府中,蜀王刘文秀却还在为麾下大军的军饷问题而挠头。

自从前岁出兵北上援助吴三桂未成,刘文秀便开始了在川南的屯田工作。打着明廷旗号的各藩镇如今已经控制了天下半壁,但是其中的大半都是在江浙明军的手中,也都是江浙明军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相较之下,当年一旦出滇抗清便连奏凯歌的西营系统明军,如今却在历次内斗之中陷入颓势。

如今抛开已经形同独立的江浙明军和远在闽南、台湾,与行在缺乏海路、陆路联系的福建明军这两部以外,永历朝廷名下的地盘不小,几乎涵盖着中国大西南的全部地区。

然而,西南四省,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说好听了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川倒是自古以来便是经济发达的所在,可是到了现在,反倒还不如这三省——毕竟,没有人,又何谈经济一说。

经济欠发达也就罢了,这四个省的地盘,土司多如牛毛,明军系统也是繁杂已极,财政一向是困扰明廷的大问题。

事实上,孙可望持国的那些年还好,那位西营盟主起码还能镇得住那些大小军头,行政能力上也是当世数得上号的。靠着这几个省的地盘,甚至只有云贵两省的时候便可以支应十几万大军在湖广、广西和四川三线出击,那也是西营系统明军最为辉煌的岁月。后来陈文策动闽粤巨变,不战而取湖广南部,再加上广西的西部,孙可望更是建立起了仅仅秦藩一个系统便坐拥十五六万的大军。

然而,等到孙可望内犯,陈文大举勤王过后,西营系统明军控制的地区仅仅少了一个残破的湖广南部,但是即便加上李定国从广东带来的那五万大军,也已经锐减到了十万出头的军队,永历朝廷居然出现了财政的严重赤字,甚至到了根本无法支应的各部的地步。而刘文秀麾下的这支没能完成援救关宁军的部队,便更是要设法在川南自行解决一部分粮草的问题。

“父王,孩儿无能,没能带回军饷和粮草。”

刘文秀麾下的这支大军共计五万,其中战兵两万、辅兵三万。这一年的时间,刘文秀用这三万辅兵在四川行都司开垦了大片大片的屯田,甚至农忙时连战兵也要下田,总算是恢复了些许旧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