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目录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太昊初航(1 / 3)

上一章目 录

有了以“吨”为单位的海量铜库存,加上从太昊锡库里调过来进贡的锡锭,从太昊赶来的铜匠们全力以赴赶制和修复铜锯,木板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八月初,一艘有舱、舵、桨的船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和我最初的构想不同的是,由于有了模型的帮助,第一艘“船”的长度达到了十六米,宽度也达到了五米,底部平坦,净高达到一米六,舱很浅,隔成了五个舱,隔板在实际制造中起到了连接船板和强化船身的作用,所以比我原来设计的要多。舷高有六十厘米左右,船身前端是尖的,利于破水,后端有一个小平头,上置舵架。

舱底部的木板采用了榫卯结构和沟槽镶嵌,已经能够很好地起到防渗作用,在模型实验中,没有钉上兽皮的船舱在一天之内也只是进了少许的水,钉上兽皮以后,两天之内也基本上是干的,这对于渡过大河来讲,已经完全足够了。

八月八日,选了一个吉利的日期,上午八时许,数百人赶到岸边,参观“太昊号”新船下水仪式。

铜码头这边是造船厂,也是主要的仪式举办地,我和太昊的多数长老都在这边,而盐码头那边则是少昊的场地,赢济和赢坷带着少昊长老团在那边迎候新船。

香案摆在滔滔大河边,尽管咫尺不闻人声,我还是照本宣科地读了祭文。

“太昊七年八月八日。太昊族长元齐,谨领太昊族人,祭告于太昊先祖及诸神:我族历经多年河泽之苦,部族阻于大河之隔,使族人不能涉大河而行,铜盐不能越大河而渡。今乃以合族之力,制‘太昊’号以渡大河,是为太昊族人千秋福祉。故祷于诸神及先祖,佑我太昊船舸。通江达海,永无翻覆,利通诸族,永世其昌!”

随后是将三牲祭礼投入河中以享水神、鱼神,让他们“吃人嘴软”,不好意思再阻碍太昊船只往来大河两岸。

“下水!”风余将手中墨龙旗一举,八十八名太昊的精壮汉子抬起“太昊号”,喊着整齐的号子走向大河边。一半的汉子涉入水中,其余的人在沙滩上。“船长”是七风舟抢着担任的。现在正忙着把缆绳系在码头的木桩上。

“坐船喽!”匠人们欢呼起来。

已经训练了近半个月的十二名新晋“水手”们率先登船,找好自己的座位,持桨准备,每柄桨都用绳系在了船身上,以免不小心的水手将船桨失落水中。

然后是十二名匠人和长老,包括我,成为了第一批“乘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